首页 资讯 正文

浴血山河——抗战中的太原|铁血记忆小娄峰

体育正文 207 0

浴血山河——抗战中的太原|铁血记忆小娄峰

浴血山河——抗战中的太原|铁血记忆小娄峰

清太徐游击四大队驻地遗址(资料图片(túpiàn))。 盛夏,草木茂盛(màoshèng),生机勃勃的季节。 臂缠护林防火袖章(xiùzhāng),走在古交市小娄峰村北侧饮牛沟的(de),是67岁的村民闫长庆。沿羊肠小道攀爬约15分钟,他站(zhàn)在了三角疙堵,放眼北望,是大片挺拔的白杨林。看着(kànzhe)这些杨树,想起长眠在树下的那些烈士,闫长庆的思绪又回到了父亲时常给他讲的“小娄峰战斗”往事里(lǐ)。 “虽未经历,却不能忘(wàng),要讲给(gěi)更多的人听,让大家都记住那些先烈、那场战斗、那段历史。” 今天,走进(zǒujìn)古交市常安乡小娄峰村,一排排新修建的村居沿呼(yánhū)北线(G241)一侧展开,美丽宁静。将时间回调80余年,这里却是一番火热的战斗景象(jǐngxiàng)。 古交(gǔjiāo)是革命老区(lǎoōu),1936年2月(yuè),红军东渡黄河,开赴抗日前线。当年3月,红十五军团一部到达古交境内的屯兰川、原平川。红军积极宣传救国救民的抗日主张(zhǔzhāng),激起了大家的爱国热情(àiguórèqíng),鼓舞了抗日斗志,树立了人们跟共产党走的信念,为创建发展我党地方组织奠定了坚实基础。 由于有良好的群众基础,包括小娄峰(xiǎolóufēng)村在内,原平川的村子时常成为日伪军(wěijūn)的“扫荡”对象,群众苦不堪言。 闫长庆至今还清晰记得父亲所讲的(de)两起惨剧。1940年6月11日,小娄峰村的村民阎五则(yánwǔzé)和张长才返村途中遇到(yùdào)了日军。凶残的日本鬼子向他们打听八路军的情况,两个人表示不知情。鬼子竟然(jìngrán)不由分说,端起刺刀朝他们刺去,二人顿时血流如注,不幸丧命。 1941年1月27日(rì),腊八刚过,人们正准备过春节,日伪军(wěijūn)第二次洗劫了这个村庄。日伪军烧杀抢掠,不少民房被点燃。看到日伪军要抢粮食,生病卧床的(de)村民武月儿阻止,伪军拿起枪托朝(cháo)他的脑袋砸去,武月儿摔倒在地,一个日本兵端起刺刀就扎进了他的胸膛。还有3个老太太(lǎotàitài)藏在一间屋子里,日伪军点燃了房子,她们被大火围困。敌人离开后,躲(duǒ)在山沟里的村民拼命(pīnmìng)往回跑,闻讯赶来的部队战士也朝村子里跑,试图灭火救人,但3位老人已葬身火海。 如今,那间困住3位老人的(de)房子依然存在(zài),残垣断壁,似在无声诉说着当年那段惨痛往事。 1941年年底(niándǐ),日军(rìjūn)对清太徐(qīngtàixú)、榆太祁等平原地区展开(zhǎnkāi)轮番“扫荡”,对敌斗争形势急剧恶化。为保存抗日力量,按照部署,清太徐游击四大队、120师手枪队及党政群团工作人员撤往交城山抗日根据地,计划在此整训。 据记载,清太徐游击四大队(duì)、120师手枪队于1942年1月1日进驻原(yuán)平川的小娄峰村。在此之前,120师358旅715团的接兵干部和(hé)旅部剧团也入驻这里。粗略估算,当时入驻小娄峰村的部队和地方干部有近(yǒujìn)60人。 1月2日晚,入驻小娄峰村的军民召开(zhàokāi)了联欢晚会,358旅的剧团还(hái)表演了精彩节目。按计划,1月3日军民们还要一起包饺子。 与(yǔ)此同时,驻古交的日军发觉(fājué)我军入驻小娄峰村,立即派出(pàichū)汉奸化装侦察。确认情况后,驻太原日军组成“轻装突击队”,乘汽车赶往古交镇,与当地的日伪军一起分两路对小娄峰村包抄。 1月3日(rì)拂晓,日军(rìjūn)悄悄到达小娄峰村,占据制高点,并设置了机枪。我军正在出操,猝不及防地遭到(zāodào)之前埋伏在水渠里的日伪军攻击。战斗打响,我军仓促应战,兵力部署不到位,未能形成有效战斗力。 战斗进行中,我方(wǒfāng)一部分人员边打边撤,从村里(cūnlǐ)沿饮牛沟向北撤离。但是,日军的机枪居高临下,疯狂扫射,我军伤亡惨重。 此战,游击四大队32名(míng)干部战士英勇牺牲(xīshēng),60余人负伤,另有30多人被俘;有百余人的“青年(qīngnián)连”,除14人在外(zàiwài)执行任务外,战斗过后只剩7人;120师手枪队的20余名队员英勇牺牲;358旅剧团的3名女演员被俘;地方干部大部分被日(rì)伪军冲散。战斗过后,我方突围出来的不到200人,损失极其惨重,清太徐抗日力量(lìliàng)遭受严重挫折。 日军(rìjūn)离开后,小娄峰村的村民含泪掩埋了烈士的遗体,大致(dàzhì)位置就在三角疙堵一带。 1943年,在小娄峰(lóufēng)(xiǎolóufēng)村和附近(fùjìn)村民的(de)帮助下,原平川抗战队伍日益壮大。日本侵略者加紧了对抗日根据地的“扫荡”和“围剿”。当年初夏,小娄峰村不断有村民患怪病(guàibìng),村子里的牲畜也莫名其妙地死掉。后来才知道,日军在原平川一带散布伤寒菌,伤寒病蔓延至小娄峰,先后造成40余人死亡。 尽管如此,小娄峰人(rén)依然不屈不挠,在这年成立了党的(de)基层组织。不少热血青年(rèxuèqīngnián)参军入伍,先后有张长栋、阎肉则、阎占成等人为国捐躯。小娄峰村的妇女们也不甘落后,1944年,小娄峰、睦联坡两村分别组建了业余(yèyú)剧团,后合并为小睦剧团。他们就地取材、自编自演(zìbiānzìyǎn)的《劳军》《反扫荡》等节目,产生了广泛影响。 当年(dāngnián)带领日伪军袭击小娄峰村军民的汉奸,也在之后得到铲除和清算。我军被俘人员分别被送往太原工程队、抚顺煤矿等地充当劳工,有人(yǒurén)受尽折磨,不幸遇难;有人伺机而动,成功逃离,回归队伍(duìwǔ),继续(jìxù)战斗。 80多年弹指一挥间,三角疙堵掩埋烈士的黄土地,早已被人们种上了(le)杨树,挺拔(tǐngbá)齐整,气势不凡。看看杨树林,再(zài)看看山下的小娄峰村,闫长庆恍惚间有种感觉,这一棵棵杨树就像长眠在此的一名(yīmíng)名烈士,依然在守护眼前的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们。 记者 申 波 太原(tàiyuán)日报
浴血山河——抗战中的太原|铁血记忆小娄峰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